產學交流平臺
時事新知技術研討
文章投稿
親愛的PIPO會員,若您想於產學交流平臺參與張貼、發表新文章,竭誠歡迎您來信與本辦公室聯絡,謝謝!
聯絡信箱:PIPOservice@itri.org.tw

[112年場次]「仁武高中石化專班」師生赴「中油綠能所/中石化大社廠/ 台塑麥寮六輕廠區/長春樹脂彰濱廠/中油探採所」產業觀摩

0回應帖數
512瀏覽次數

由於我國石化產業目前積極轉型高值化發展,業者面臨高階人才不足之困境,為了提升石化產業形象,引導學生更認識石化業,了解到石化業的工作環境,藉由產業參訪的方式,希望能藉此增進學生對產業之了解,對於產業有正確的認知,以激起學生畢業後投入石化相關產業的想法,推動專案今年亦持續安排各高中生與大專院校至石化廠進行異地學習,除了希望能讓學生瞭解石化業發展,提高在校生對於石化產業之認同,也希望能將人才留在石化產業。

[場次四] 「仁武高中石化專班」師生赴「中油綠能所/中石化大社廠/台塑麥寮六輕廠區/長春樹脂彰濱廠/中油探採所」進行異地學習」

經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協助安排下,安排仁武高中石化專班於112年5月10日(三)-5月12日(五)赴「中油綠能所/中石化大社廠/台塑麥寮六輕廠區/長春樹脂彰濱廠/中油探採所」進行異地學習。

以下敘述將為當天參訪各石化廠的內容,學生於座談會Q&A提問的重點摘要,另外仁武高中於參訪結束後提供幾位學生參訪心得予推動專案做為回饋,底下截錄部份內容供分享:

※第一天早上參觀內容:中油綠能所

由綠能所企劃行政組林亞玄組長進行公司簡介、公司福利、進用管道簡介。綠能所成立宗旨為孕育綠能新產業,電機中油之產一轉型。在研發重點項目上,為因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在研發定位上以「節能、減碳、淨能」為研發主軸,配合國家政策,開發新能源技術,提出未來氫能發展的策略,被譽為未來終極的能源,例如移動式的加氫站;另外跨展新領域,因應新能源的不穩定開發儲能或節能的產品,例如LTO儲能材料。在地熱方面,開發防蝕保溫隔熱的塗料應用;在風電方面,開發風光式儲能,例如DCPD的風機葉片;在光電方面,開發太陽能維運中心;在海洋能方面,開發海藻養殖應用;在生質能方面,因應石化轉型開發生質燃料。

聽完公司簡介後,便開始進行同學們最期待的實驗室與工廠參觀,在實驗室部份,參觀了養藻室、珊瑚養殖室、太陽能電池實驗室、再生能源實驗室,接者搭乘遊覽車參觀軟碳連續製程設備與批次製程設備(試量產工廠)。

在參訪的尾聲,安排一場座談會Q&A,現場有眾多同學針對綠色柴油普遍率、太陽能廢料環境影響、申請專利、氫能車與電動車差異、台積電在楠梓廠影響等問題向曾副所長提問與交流。以下是學生提問的問題與曾副所長回覆:

  1. 綠色柴油在台灣或全世界的普遍率?

    綠色柴油為國際趨勢,其原理為用深層油酯做化學反應,沒有氧即為綠色柴油,與礦物質比較接近,因生產成本高,所以目前僅次於研究,加上目前國內沒有需求,國外也是小量的需求,因此其普及率皆不高。綠色柴油目前可以做成生質航空燃油,國內與國外皆有這個技術,其策略需要仰賴進口,需等到規模經濟出來才能自己製造。

  2. 因應2025目標,政府主要推動淨零排放政策,有關於魚電共生的爭議?例如土地權、居民工作機會、施工品質與太陽能廢料處理方面的看法與太陽能廢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研究所較少參與決策的決定,目前在技術方面都很成熟,決策權取決於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政策。研究所著重在太陽能效率的提升與應用性,除了效率提高外,未來便可有機會運用到,但在回收上的技術仍有突破空間,現階段國內只有幾家回收業者在製作,相信未來會愈來愈多,因此保持樂觀態度。

  3. 有關於申請專利方面問題,網路上查詢到有62間,目前有哪幾間有通過申請專利技術?通過比例?

    專利為通過一系列規定提出去,在策略上需要擁有保護機制。專利申請通過的比例頗高,會追求最大利益原則,不通過是少數,或許是因為後來申請的專利比先前申請的專利較好,加上不希望時間拉太長等因素,才會導致不通過。目前專利申請通過有專利獎金,期許未來愈來愈多專利通過的數量。

  4. 氫能車與電動車的差異性?優缺點?為何現在使用電動車數量較多?

    氫能車為現今最夯的題材,多年前即有提過,那時或許是技術上尚未突破,所以才未成為市場上的主流。電動車的爭議點比較少,不僅擁有方便性、普及率、價格的優勢,加上易用性高,因此數量愈來愈多;然而現今由於溫室氣體的議題,便帶動電動車熱絡起來。氫能車原理為將氫氣轉換成電,電在推動車子,電能從燃料電池來,非從鋰電池,因此氫的來源甚為重要,氫的來源期望可以從綠氫來,太陽光電或風力發電的電力,電解成水產生氫與氧,氫氣需配合政策推加氫站。目前國內最麻煩的不是技術,而是需要大家能接受氫能社會。

  5. 台積電在楠梓設廠,如果真的成功,是否對貴公司的產業與加工區產生影響?

    對於進用適合的人才可能受到影響。

以下為幾位學生參訪心得予推動專案做為回饋,底下截錄部份內容供分享:

  1. 我最有印象的是鈦酸鋰電池,這讓我知道綠能並非只有太陽能、水力、風力這些自然能源,也讓我知道有些能源的發電方式是極為相似的。

    此次探訪中更是讓我知道人類正在為了淨零碳排,利用他們的專業努力研發更多發電方式,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我認為綠能是個非常有趣的能源,僅需簡單的化學反應,便可產電,例如氫能電解水。

    然而,現階段綠能仍有許多困境尚未解決。首先,穩定供電就是首要的大問題,其次便是儲能。再者,有些說是綠能,但他並非完全為乾淨的綠能。這些種種的問題凸顯了現今綠能發展仍尚未完全開發成熟,這也是未來人類需面對的課題。

  2. 我覺得他工廠的環境讓我感到很舒適,而且他的空氣也非常好,不損他們綠能研究所這個名字,工廠參觀這部分很好,讓我了解到了許多知識,他們還有飼養珊瑚,提倡環境保育,我覺得非常好。

  3. 參訪完後,發覺石油逐漸減少,且自己本身也有意願使用電動車,但是家中長輩普遍都不曉得電動車的好處,只認為電動車遠輸於汽油車,像是行車距離、行車速度等,且他們還有電池會不會爆炸的隱憂。當然氫能的發展,讓我多了一個選項,只不過之前的我確實對於那項能源缺乏主要認知,畢竟在參訪之前,我未曾聽過此能源,但現在我在這參訪過程得知了此項的好處以及對環境有什麼影響等?

    淨零碳排已是現在的主張,也是最終目標,只可是我認為此想法只有在石化產業、化工系、老師等才知道,像我家的家人,老百姓們或許不太知道此項,就算知道了,也不太懂該如何改善,畢竟他們並未有這些方面的認知,這是以我家來看待的

※第一天下午參觀內容:中石化大社廠

由中石化大社廠方工課張大年課長進行公司簡介、大社廠簡介與組織架構、化工廠架構與節能運用、各項產品及工廠的營運管理說明。中石化有兩大特點:第一特點目前為臺灣第一大生產丙烯腈(AN)製造商,也是台灣唯二的生產製造廠家,其製造廠在總公司大社廠,丙烯腈下游衍生物眾多,主要作為聚丙烯腈纖維和ABS塑膠等之生產原料,聚丙烯腈纖維主要運用在服裝面料、毛毯;ABS塑膠主要運用在電腦外殼、汽車塑料。第二特點為臺灣唯一生產己內醯胺的生產製造廠家,己內醯胺為產製尼龍6纖維與樹酯之重要原料,其製造廠在頭份廠與小港廠,主要運用在一般紡織纖維,如衣料布面;也會運用在工程塑膠,如汽車零件,更會運用在薄膜,如食品包裝上。

在工廠實際參觀部份,參觀壓縮空氣區、冷卻水槽區及公用氣體區,讓同學們更深入了解工廠的製程區如何運作。

在參訪尾聲,安排一場座談會Q&A,現場有眾多同學針對化工廠用水量缺水狀況、噪音汙染、淨零碳排、烏俄戰爭股票下跌等問題積極向張大年課長提問與交流。以下是學生提問的問題與張課長回覆:

  1. 有關冬季的南台灣時常會缺水,目前化工廠如何因應缺水狀況?

    冷卻水塔的用水量為最多,因此先控制濃縮比率,檢視可供給水量調整製程,方能減少水量的使用,同時也會依製程角度進行演練,採用灑水方式,便可克服缺水況。

  2. 參觀工廠時,發現噪音汙染有點嚴重,目前噪音汙染如何因應?

    噪音汙染其源頭是轉動設備所發出的聲響,透過減壓過程與消音器的配置,設計小於85數值。整個廠區皆會量測,噪音問題會設置相關設備,如隔音牆,亦會提供相關保護用具,如耳塞,達到改善效果。

  3. 對於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目前是否有遇到困難的地方?

    化工廠最多碳排來自於反應(生產過程)與燃燒(燃燒塔),在生產過程中,透過更換觸媒方式降低二氧化碳,燃燒塔部份亦要探究碳捕捉技術,距離2050年此技術目前皆還在進行降低成本性的技術性開發,目前只能確定會持續進行下去。

  4. 貴公司對烏俄戰爭及物價上漲,導致近期股票下跌產生的影響,是否有相關措施?

    烏俄戰爭對化工廠影響甚大,透過轉型,以高值化開發更有效的產品運用來提升。

以下為幾位學生參訪心得予推動專案做為回饋,底下截錄部份內容供分享:

  1. 這次參訪中石化大社廠,顛覆了我的認知,明明離家那麼近,我卻對它不太了解。石化工業的誕生帶來許多便利,石油能夠加工做出各種日常用品, 2050 淨零碳排,是人類共同目標,中石化也在這方面做出許多措施,他們也利用區域整合,使整體收益增加,能夠供給週邊廠商,達成最大效益。

  2. 他們解說工廠設施的解說員把複雜的設施講解到我這個外行人都聽得明白,這點我覺得很棒。最後,他們讓我們實際動手操作機械(如閘閥等系統),讓我從中學到很多,更了解器械的作用。

  3. 在參觀完大社化工廠後,對化工廠的印象有所改觀。一開始我們對於化工廠的印象都是臭臭的或者對環境有害的,起初可能有這些問題,時至今日上述問題都已改善。廠區內的管線配置整齊且標示清楚,道路也相當平整通順,任何可外排氣體皆是水蒸氣並非化學氣體,整個廠區內都沒有異味,安全防護系統非常完善,且廠區至力於各種環保政策,為全球暖化以及社會責任盡一份心力。對於這樣的就業環境,相當吸引我想加入這項行業。

※第二天早上參觀內容: 台塑麥寮六輕廠區

搭乘遊覽車進入台塑麥寮六輕廠區進行導覽,經過聚氯乙烯廠、原油煉油廠、公共管線區,接著通關進入工業港領域,由台塑麥寮管理部黃俊傑環境教育管理師進行公司簡介、六輕廠區場域位置圖說明、廠內設備簡易說明(包含獨立發電廠、煉油廠、輕油裂解廠、汽電共生廠、機械廠及鍋爐廠)。廠內共有56座生產廠,是由上中下游垂直整合製造構成整個麥寮工業園區。每座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因此偌大的廠區內是不太見到工作人員進出,其中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是廠區內管線之配管長度竟然高達3000公里,相當於繞台灣2.5圈呢,大量使用管線共有3 個優點: 第一為24小時不停願轉,由於是密閉式管線輸送,較不易洩露,也不須透過油罐車輸送,第二為降低運輸成本24%,第三為降低整個園區碳排放量。廠內大部份廠為填海建地工程,唯獨只有台塑重工廠為原本土地。

麥寮六輕有三座輕油裂解廠,第一座乙烯年產量70萬噸,第二座乙烯年產量103.5萬噸,第三座乙烯年產量120萬噸,合計乙烯年產量293.5萬噸給台灣使用,在六輕計畫啟動前,台灣的乙烯自給率僅有38%,六輕建廠完後,台灣的乙烯自給率提升到90多%。其中台塑化的煉油廠是全球第十大煉油廠,亦是全台灣唯一的一座私人煉油廠,每天提鍊54萬桶油,每年提鍊2500萬噸油。

在廠區導覽的尾聲,搭乘遊覽車出關北二碼頭進入工業港領域,麥寮港隸屬於經濟部離島工業局管轄的,目前承租港口使用權為100年,面積總共為476公頃,20個碼頭。麥寮港不僅是台灣最深的港口,引此30萬噸超級大郵輪可以進來卸貨,同時也是第一座由民間投資開發興建的工業專用港,港內控管相當嚴格,嚴禁任何會造成災害的可能性進入園區,例如機車,由於屬於甲種海域,相當於海水浴場等級的,讓人為之驚艷的是海水相當清澈,因此連續第六年通過歐洲生態港埠認證,同時也委託高科大穿潛水衣進行水下生態調查,生態豐富珊瑚眾多,甚至還有海豚出沒,麥寮港乾淨的秘密為燃油鎖。

廠區導覽後想必同學很多疑問想詢問,因此安排一場座談會Q&A,現場有眾多同學針對缺福利薪水、綠氫問題、國際價格波動等問題積極向黃管理師提問與交流。以下是學生提問的問題與黃管理師回覆:

  1. 貴公司是否會產生綠氫問題,以及如何處理?是否有想對應的政策?

    台塑目前沒有綠氫問題,公司偏向所有製程相關的氣體,回收再利用,使用效能達到最大化、最高狀況。

  2. 台灣不是原油生產大國,價格會受國際波動所影響,台塑可以改善隱憂嗎?

    在國際價格波動方面,公司會簽訂契約,以大量採購方式控制成本,因此相對有保障。

以下為幾位學生參訪心得予推動專案做為回饋,底下截錄部份內容供分享:

  1. 廠區的解說員清晰有理地為我介紹廠區內各式各樣的設備以及其使用功能,以及廠區的相關資訊。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廠區發展石化產業的同時,也能落實環境保育以及永續生態發展,減少工業生產對環境的負荷量。這次參訪麥寮園區讓我更深入了解台灣產業的發展歷程以及廠區最新、最先進的環保技術和管理模式,廠區提供了很多知識值得我去深入學習,也提供了我未來生涯進路的方向。

  2. 我覺得在台塑麥寮廠的廠區是我在這三天參訪中看過最大 的。遊覽車一進入到廠區,映入我眼簾的是像美國白宮一樣的「行政大樓」,而整體的觀感一 開始也讓我以為我們抵達了了美國白宮,而裡面的環境設計也很不錯,有種豪華感,裡面 的環境也讓我感到如果能在哪裡上班會是一件幸福的事。

  3. 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深24公尺、面積476公頃的「麥寮港」,麥寮港從我的視野來看十 分龐大,除了廣大的麥寮港外,裡面的海還特別的清澈,裡面不但有蝦子、蚵阿,還有只在乾淨且溫暖海域生存的珊瑚,更甚至 有時候還會有海豚遊進來港口內向工人們打招呼。

  4. 我在內部還有看到由工作人員不辭辛勞、不畏艱辛的抽砂填海及日以繼夜的改良地質鞏固基地的「填海造陸」的地方,能讓滄海變桑田的工程也讓我十分的佩服。

  5. 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碳權議題的出現以及2050淨零碳排的政策下,在過往被視為高污染的石化產業也逐漸轉型,不論是水的循環利用、雨水回收系統、太陽能的設置、產出廢物重新使用……都能看出石化產業為了環境保育所做出的努力。另外產區中的生態確實也反映出廠區的整潔程度,如珊瑚、海豚、蚵仔的棲息。

    為了與時俱進,AI大數據分析的設備納入也屬於在企業中的發展方向之一,相信未來能看見石化等傳統產業成為轉型成功的實例之一。

※第二天下午參觀內容: 長春樹脂彰濱廠

由長春人資部余心蓓專員進行公司簡介,鄭英材副課長進行彰濱廠、組織簡介與產品運用說明,蕭高軒副課長進行化工產業介紹,隨後由黃朝敬高級工程師進行工作分享。長春集團為國際具指標性之上下游垂直整合石化集團,集團的事業除上游的石化原料,以及中、下游的合成樹酯、特用化學品、工程塑膠以外,更跨入電子化學品及電子材料行業的領域。

在工廠實際參觀部份,廠長帶領大家環繞工廠半圈,參觀控制室、蒸餾塔、管架、儲槽區,讓同學們更深入了解工廠的製程區如何運作。

有關學生未來職涯推薦座談會與Q&A的部份,人資部很貼心的向同學們介紹化工專業在長春可以從事什麼職缺?目前有製程、品保、研發、化工業務、採購與專利法規管理師,並且推薦「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這個平台主要讓同學們探索各種職類,以及化工學長姊們的經驗分享,並且勉勵同學們進入大學後可以加強專業能力、團隊合作與外語能力,想在學生時期實際了解長春的工作內容,可以參與長春集團的暑期實習,時間為每年的7-8月,亦提供學生獎學金申請的資訊與工廠參訪的活動。

在聆聽完人資部的未來職涯推薦分享後,現場有眾多同學針對暑期工讀實習、職缺福利薪水、管線氣體AI控制等問題積極向林經堂廠長與人資部提問與交流。以下是學生提問的問題與林經堂廠長及人資部回覆:

  1. 暑期工讀實習是否要有相關科系?

    針對大學生,不限科系,暑期實習有薪資,同時也鼓勵同學大學畢業後繼續升學唸碩士。

  2. 工廠是否有管線氣體控制?為何不要用AI控制?未來或許控制室會裁員?

    科技的進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可以思考的點是,AI往往有深度學習,在進行AI之前我們必須要確認很多事情,在未來或許因為AI可能衍生新職務,並非由AI控制我們,我們要試著控制AI,人工或許可以從事比較有創造性的工作,重複性的工作可以交由AI負責。世界在變,唯一不變的是變。

以下為幾位學生參訪心得予推動專案做為回饋,底下截錄部份內容供分享:

  1. 彰濱廠讓我最印象的點就是旁邊有風力發電,且廠內的風非常大,有別於其他廠的悶熱。其次主持人在介紹廠內設備以及長春集團時,使用了較貼切的說法,讓我們了解原來長春的產品皆出現在生活之中。

  2. 一開始上課的簡報十分詳細,且講解的人員也講的很好。下一個人的解說也十分明瞭以非常簡單的言語讓我們得以了解其工作性質。最後的參觀工廠也十分專業,他以十分詳細的介紹使我們可以瞭解其功用和其的性質。這次的參訪讓我瞭解了許多自己原本不知道的知識,也讓我對石化業的看法有十分大的改變。

  3. 因為我本身是長春子女所以對於長春的產品或是製程方面由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我們身上的衣服、車子的配件或是醫療器材等都是長春的產品。在這次參訪彰濱ㄧ廠的行程中,我對於以往不曾碰過的製程方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對於化工廠空污、臭臭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此外聽到長春集團對於實習人員的福利或待遇讓我萌生想要到長春實習。

※第三天參觀內容: 中油探採科技展示館參觀

由探採研究所石油地質組賴光胤組長帶領同學參觀展示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實體觸摸區與岩心隧道,藉由觸摸區近距離觸摸實體岩心,感受深埋地底的岩心風貌,並且體驗穿越全台唯一的岩心隧道體驗在岩心中的感覺,並學習岩心是如何分解及保留岩心。

以下為幾位學生參訪心得予推動專案做為回饋,底下截錄部份內容供分享:

  1. 現今,人們越來越重視綠色能源,中油公司面臨轉型,我覺得「碳捕捉」和 「 碳封存 」非常有意思,之前只有聽說過,經過這次參訪概念更加明確了,雖然有成本上的考量,但其實這兩項中油都有技術。

    另外新能源也是一大課題氫能作為備受矚目綠能,雖然現在市面都被電動車佔據,但電動車不一定算是「 綠能車 」還得看電從哪來,因此,我覺得能從氫和氧變成水和電的氫能車十分未來可期。

    雖然這次參訪礙於時間因素有點匆促就結束了,但講解得十分精彩,很多內容經過細細思考過後顯得更有價值,這次參訪帶給我的感覺就是希望,看的到未來的道路的樣子。

  2. 從參訪完後我們可以了解石油的開採方式,以及每次開採前需要先完成的,像事前評估、尋找油氣等.......都是我們平時不會知道的,這次的參訪使我受益良多,使自己對於石化產業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石油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原料,比如我們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包裝袋,甚至是醫療用品。在中油探探研究所,我更加了解石油開採前所需做的事項,也看到“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性。我們可以利用資料,繪製圖表來尋找石油所在地,借此可減少成本,增加效率。此外,這次參訪也讓我看到未來的趨勢。因此,“轉型”是我們需要注重的課題。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的舉動來減少石油的使用,如購買綠能產品。

    石油的開採是一項高成本、高風險的投資。此外,石油開採也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因此,“轉型”是必然的。

仁武高中石化專班112年場次產業觀摩系列照片(共8張)

0 則回應

訪客照片
回應此文章
【公告】發表的言論若不符合此文章或為廣告宣傳內容,則該則留言將會被刪除。發表留言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