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交流平臺
時事新知技術研討
文章投稿
親愛的PIPO會員,若您想於產學交流平臺參與張貼、發表新文章,竭誠歡迎您來信與本辦公室聯絡,謝謝!
聯絡信箱:PIPOservice@itri.org.tw

歐盟各國限塑規範探討與商機

0回應帖數
4576瀏覽次數

半世紀以來,全球塑膠用量增加20倍,預估未來20年內將成長一倍以上;面對每天生產超過1百萬噸的塑膠,回收率卻僅有14%,其餘的14%與40%分別以焚燒與掩埋方式處理,最後有高達32%流入海洋,所衍生之環境污染與資源永續問題,國際上紛紛祭出限制或禁用塑膠產品政策,特別是針對一次性使用塑膠,且態度有轉趨積極跡象。

應運而生的是歐盟推動限塑政策是及發展循環經濟,其中歐盟對於生物經濟政策方向,於2012年開始制定歐盟生物經濟策略(Innovating for Sustainable Growth: A Bioeconomy for Europe) (European Commission, 2012),後續各國也響應,如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國,分別訂定該國生物經濟策略,於2018年也修訂歐盟生物經濟策略之投資及市場開放,當地生物經濟、永續生物經濟、以及14項措施。

在歐盟限塑政策方面,是歐盟環境管理政策的重要部分,為歐盟包裝及包裝廢棄物管理政策體系延伸。歐盟執委會(EU-Commission)2013年發佈減少成員國輕質塑膠購物袋消費提案。經多次修改,最終於2015年提出歐盟循環經濟計劃(An EU action plan for the Circular Economy),行動計劃由五個項目優先執行,包括塑膠、廢棄食物、稀缺資源、建設/拆除、生物質/生物質衍生製品等,歐盟也於2018年提出「2018年歐盟塑膠策略」,包括海洋塑膠廢棄物對策、資源循環利用、暖化對策,以創造就業機會,減少進口資源依賴,並提高回收經濟性、減少廢棄物,促進投資與創新措施,此外,歐盟於2019年通過一次性塑膠製品指令(Single-Use Plastics Directive),要求會員國採取措施,禁止銷售及減少一次性食品容器,並對海洋廢塑膠做出必要措施。

一、歐盟生物經濟之發展

2012 年2 月,歐盟委員會發佈「為可持續成長創新: 歐洲生物經濟( Innovating for Sustainable Growth: a Bioeconomy for Europe)」策略,旨在促使歐盟經濟向更多使用可持續可再生資源的經濟形態轉變。此為歐委會首次提出涉及農業、環境和工業等多個相關部門發展生物經濟綜合策略,表示生物經濟將成為歐洲優先發展策略。然而,圍繞生物經濟概念仍有很多挑戰待考驗。依歐盟2016年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生物經濟科技政策報告,已完成生物經濟政策國家,包括芬蘭、德國、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及西班牙,在研擬中的有義大利及愛沙尼亞,有生物經濟相關策略及正研擬生物經濟策略者,包括奧地利及愛爾蘭,而僅有生物經濟相關策略者,包括葡萄牙、英國、荷蘭、丹麥、拉脫維亞、瑞典等國。

二、歐盟循環經濟塑膠策略

歐盟2018年提出循環經濟塑膠策略(A European Strategy for Plastics in a Circular Economy),旨在修改塑膠包裝材產品之基本要求,確保至2025年歐盟塑膠包裝材,有50%可重複回收利用或可經濟有效地回收利用,2030年歐盟市場上所有塑膠包裝材都可重複回收利用;並於2018年10月提案通過並於2019年6月公告2021年禁用已有適合替代品之一次用塑膠產品,2029年塑膠瓶回收率提高至90%。而於2019年3月舉行之聯合國環境大會(UN Environment Assembly; UNEA)通過決議在2030年前大幅度減少一次性塑膠之使用。

歐盟對於塑膠使用限制,有針對塑膠袋及一次性塑膠兩種,歐盟先於2015年提出歐盟塑膠袋指令(EU Plastic Bags Directive Directive, EU2015/720) ,其後又於2019年提出歐盟一次性塑膠指令(Single-Use Plastics Directive, EU2019/904);首先2015年歐盟塑膠袋指令,針對歐盟塑膠袋消費最多且重複使用率低,厚度小於50微米輕型塑膠袋(Lightweight plastic carrier bag),成員國可選擇厚度小於15微米超輕型塑膠袋(Very lightweight plastic carrier bag)作為散裝食品主要包裝,該指令規劃至2019年底人均消費輕質塑膠袋不超過90個,至2025年底超輕型塑膠袋人均消費不超過40個。

歐盟一次性塑膠指令減量目標為成員國有義務大幅度減少特定非立即可取代之塑膠產品消費,如速食之食品包裝。成員國須在2026 年前達到相較2022 年顯著減少(measurable quantitative reduction)。此外塑膠瓶蓋與杯蓋,應與瓶身及杯身連為一體,於2024 年飲料容器須為不脫蓋設計,才能銷售。塑膠瓶再生成分含量最低目標,從2025 年達35%,轉變為25%,加入2030 年塑膠瓶至少應含有30%再生成分新目標。

三、限塑商機之因應策略

我國自2002年開始推動限塑政策,進行一次性塑膠產品源頭減量管制,我國最終於2030年起全面禁用4大一次性塑膠產品。因此國內對生物可分解塑膠有一定需求,此外歐盟等國市場大量需求才是產業目標,因此提出產業可因應之策略,提供參考。

1.建立生物降解塑膠產業鏈

生物降解塑膠下游廣泛應用於塑膠包裝、醫療、農業、汽車、電子行業、日用品等領域。未來可由上游單體原料,到樹脂合成,以及下游製品加工應用進行垂直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綠色產業鏈,創造新高產業集群,為發揮生物降解塑膠整合效應,提升生物降解塑膠企業的盈利能力及綜合競爭力,企業可通過技術引進及技術合作方式,積極推動企業主營業務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再深入研發,貼近下游不同應用領域要求材料。

2.提升自主生產技術

為緊跟生物降解塑膠技術發展趨勢、適應下游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企業應保持較高水準研發投入,掌握產業領先產品配方、生產製程,形成較強產品研發創新能力。持續研發投入及新產品開發是生物降解塑膠公司保持領先地位,及持續盈利能力重要手段,但研發有其固定風險。如生物降解塑膠公司不能及時更新技術和製程並不斷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新產品,則會面臨無法保持技術領先,逐漸被市場淘汰。

3.確切掌握市場動向

國外企業在資金、規模和研發實力上具備一定優勢。如未來生物降解塑膠需求成長不及預期或趨於飽和,生物降解塑膠企業面臨競爭將有所加劇,企業盈利能力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可能受到不利影響,因此掌握市場需求動向實為關鍵。此外,國內一些企業發展,也可能會加大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競爭,對企業經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0 則回應

訪客照片
回應此文章
【公告】發表的言論若不符合此文章或為廣告宣傳內容,則該則留言將會被刪除。發表留言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