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偽材質進化 杜絕身分證搞分身
- 刊登日期:2015-09-26
-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國際油價自去年10月開始大幅下跌,到目前為止仍處於「腰折」位置,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國內汽、柴油價格也顯得平易近人。但原油除了當作運輸燃料,其實也可化身成為身分證、護照等重要識別證件當中最關鍵的防偽材料。拜耳旗下科思創近年來積極推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薄膜,可製作防偽證卡,顯示出石化產業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
聚碳酸酯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最上游原料源自於原油,經由裂解,最後形成PC,為泛用塑料之一,也是最具有高抗衝擊性的工程塑料,可用於製造行李箱、安全帽、筆電外殼等。這項塑料的發明者,是有百年歷史的拜耳集團。PC具有耐熱、高抗擊等特性,因此可應用於需要防偽功能的產品上,如護照、駕照、身分證等。
拜耳集團台灣子公司科思創特殊薄膜事業部台灣區處長楊政遠表示,公司針對PC薄膜,應用在防偽證卡的經驗已逾20年,早期主要在歐洲市場銷售,瑞士身分證與歐盟護照,其卡片材質就是PC薄膜。近五年來,拜耳也將PC薄膜進一步推廣到北美與亞洲市場,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國家,都採用PC薄膜。
識別卡片涉及個資保護,都需要防偽功能,而要達到嚴格的防偽要求,就必須從卡片材質與加工這兩大方面進行。
楊政遠指出,以卡片材質來說,目前製作卡片的原料,大部分以聚氯乙烯(PVC)或透過PVC混合環已二甲醇改性共聚聚酯樹脂(PETG),但其抗衝擊性相對較差,使用年限頂多六年,不過若使用PC材質,使用年限可拉至十年。
此外,若將數張卡片丟入沸水中,若是PETG材質,只要五分鐘就會變軟,而大約十分鐘後,即使是PVC材質卡片,也會跟著軟化,造成卡片與崁入的金屬晶片容易分離,個資就可能被竊取;而PC材質卡片遇熱,仍然非常堅固,即使反之在攝氏-40度的低溫狀態,也不會變形。楊政遠更提到,其實一張卡片,是透過塑化薄膜一層一層熱塑完成,PVC材質混合其他塑化原料製成卡片,每層需要接合劑才能牢固,不過PC材質可以一體成型,無需接合劑,如此一來可防堵有心人士透過撕掉層層薄膜來變造識別。
而談到卡片的加工,楊政遠說,卡片上的大頭照多半以傳統熱轉印技術,將色彩烙印在卡片表面,長年摩擦會造成照片褪色,不易辨別。不過科思創運用鐳射蝕刻,可以將大頭照,刻入卡內,照片辨識度不會隨著使用時間拉長而降低,唯一缺點是,刻入卡片內為黑白照。此外,鐳射蝕刻若是刻在卡片表層,會形成浮雕觸感,對於想要製作偽卡者,將是一大技術門檻。科思創的
聚碳酸酯(PC)薄膜方案
特性:使用時可承受的溫度範圍廣,遇攝氏-40度到120度均不會變形
防偽等級:最高級
國外應用實績:瑞士身分證、歐盟駕照
得獎記錄:
中國防偽技術協會頒發「藍盾杯獎」
國際卡片製造商協會「ICMA依蘭奬」
【台灣科思創 潘羿菁╱製表】
- 點閱次數
- 1159
- 目前評價
- 0.0
-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