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也要發展AI 董座林健男:將與輝達研發生成式AI在石化應用
- 刊登日期:2024-06-20
- 資料來源:聯合報/ 記者 呂俊儀 /台北即時報導
台塑四寶股東會今日由台塑壓軸,董事長林健男致詞時先向股東致歉,因為去年受到石化產業市場競爭下,產業景氣陷入低迷,雖公司不斷應用AI及創新研發,力求轉型,還是不敵大環境惡化衝擊,營運比前一年度衰退。展望今年,他預期,第一季獲利會比第一季成長,下半年營運不看淡。也透露,將與NVIDIA(輝達)共同研發生成式AI在石化產業的應用。
針對提高經營績效與轉型策略,林健男以六大作法說明,包括經營團隊年輕化、降低成本、營業策略、創新研發與公司轉型、參與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及深耕ESG、追求永續經營。
值得關注的,台塑參與半導體產業鏈已久,如轉投資台塑勝高12吋新廠即將投產。台塑德山目前電子級IPA品質為世界第一,已廣泛使用在半導體的先進製程。台塑大金已完成電子級氫氟酸大發廠擴建,為國內護國群山等半導體先進製程主要供應商。因台塑有半導體製程用的化學品原料,已評估發展半導體級的化學品與氣體,並評估投入電子級化學品回收再利用。
台塑在創新研發及公司轉型上也搭上AI及量子計算熱潮,林健男介紹,近年在總裁王文淵總帶領下,目前已完成AI及量子計算241案,下半年將持續進行187案,預估每年效益11億7千萬元。其中,運用量子計算,已開發VCM製程用抑制劑,大幅縮短約90%的研發時間。並與客戶策略結盟共同開發,投入關鍵技術研發共計138案,朝科技與醫療產業轉型發展,已申請近百件專利,預估投資金額6億元,年效益9億元。
至於本業經營管理上,他表示,因應外在環境快速變化,陸續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應對各項挑戰,員工平均年齡已降為43歲。降低成本方面,投資88億元,在高雄洲際二期碼頭,設有12座儲槽及1座鹽倉,其中11座已自今年2月啟用,未來視國際行情變化,機動在現貨市場購入低價原料,預估年效益6億元。
另,寧波PDH廠今年1月順利開車,目前100%運轉,寧波廠區無需再進口丙烯,可減少海運費及2%關稅,年效益12億元。而2024年已進行專案改善、新擴建及去瓶頸共計154案,預估投資金額220億元,預定今年下半年起陸續完工,年效益30億元。整體合計年效益48億元。
此外,林健男指出,已加速分散市場,並與台塑美國公司聯合行銷。中國大陸近年來大幅擴建,取消ECFA,及中美貿易戰,下游加工廠加速轉移供應鏈。台塑已降低中國大陸銷售比重,分散市場至東南亞及南亞,如PVC銷售中國大陸占比已自2021年23%,降至10%以下。
看好印度市場成長性,台塑印度市場銷售占比則由2021年25%提升至34%。且隨取得印度標準局(BIS)認證產品共9項,可提高出口印度數量及售價,預估年效益13億元。
而多年前在德國、印度、越南成立駐外市場拓展小組,貼近客戶,瞭解需求並即時提供技術服務。同時,設置海外發貨倉庫,可快速提供客戶需求,並避免因地緣政治問題,產生斷料風險。台塑同樣提高差異化產品銷售比重,由2021年21% 提升至25%,其中PP高值化銷售占比已達70%。
台塑去年合併營收1991億元,年減21%,合併稅前利益69億元,年衰退84%,稅前每股盈餘1.1元。首季因農曆春節,大陸房市低迷,加上美歐維持高利率影響,終端需求不振,產品利差縮小,合併稅前利益3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85%。第2季進入石化產品需求旺季,且大陸持續推出提振房市政策、家電及汽車舊換新措施,刺激內需,將帶動石化產品需求成長,林健男預估,獲利可望比第1季成長。
林健男也強調,下半年美國、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優於預期,大陸持續提出刺激內需措施,美歐可望降息,且第3季為傳統旺季,不看淡下半年展望。不過仍有烏俄戰爭、地緣政治衝突、美歐降息時程,及大陸需求復甦力道等不確定因素。
- 點閱次數
- 180
- 目前評價
- 0.0
-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