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化要聞

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以大帶小收效快

  • 刊登日期:2022-04-22
  •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 記者徐珮君/專題報導

碳盤查怎麼做?現已成為中小企業最大的煩惱。負責輔導製造業的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指出,政府以前對企業是採取鼓勵的態度,但隨著國際從低碳走向零碳的趨勢,企業若沒有碳盤查,可能會連訂單都拿不到,面臨生存危機。他提醒:「沒做立足點就弱,提早做才能在國際市場掌握優勢」,工業局已有完整策略,協助廠商做好淨零準備。

手機大廠蘋果公佈其氣候路徑圖,訂出所有產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台灣有46家供應鏈廠商要配合調整;台積電也將供應鏈碳足跡及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重要指標,700多家供應商若無法達標,可能會丟掉訂單。

工業局分析,中小企業約19萬家廠商有減碳需求,但並非全部都有立即完成碳盤查、第三方查驗的急迫性。目前真正必須立刻做碳盤查的有兩部分:一是來自國際供應鏈(客戶端)減碳的要求,例如電子、紡織、運輸及食品等產業;二是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包括鋼鐵和金屬製造產業的外銷產品,都要趕快著手進行碳盤查及查驗。

呂正華認為,台灣許多產業都在國際領先群,未來從減碳到零碳的過程,也要和國際社會一起往前,尤其仍有九成中小企業對碳盤查一知半解,無論他們是否有碳盤查的急迫性,現在都要採取行動;因此,包括工業局、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和環保署已開發碳盤查計算工具,就是要讓廠商可以快速入門,不僅對碳盤查、減碳資訊有更多認知,並容易計算出產品生產過程的碳排量。

不過,外界質疑政府不同部門建構三套碳盤查體系,是否有衝突之處?他解釋,正因考量中小企業都想趕快瞭解碳盤查是怎麼回事,才會立刻推出三種系統,廠商不管用哪一套都可以基本算出碳排量。

政府規劃「以大帶小」的模式,由大企業帶頭減碳,也讓中小企業擔心是否會被大企業踢出產業鏈?呂正華強調,商場雖競爭激烈,但供應鏈是共存共榮的生態系,彼此配合很久,除非中小企業武藝不精,技術產品不好,才會被排除,在減碳部分,大企業不會把中小企業踢出去,而是會以自己的經驗輔導中小企業。

他舉例,台泥是環保署強制規定要公佈碳盤查的企業,近年積極投入淨零碳排行動,該公司不僅自己做,董事長張安平也親自出來帶著下游廠商一起做,就是「以大帶小」很好的範例。



點閱次數
216
目前評價
0.0
評價


BACK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