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平台/環保可塑劑 石化升級利器
- 刊登日期:2018-09-13
-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李珣瑛
牙刷、地墊、窗簾、拖鞋、保鮮膜、塑膠袋、化妝品,乃至鍵盤、滑鼠、手機保護套,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共通的要素是什麼?答案是:塑化劑。
然而,現代人似乎聞塑化劑色變,擔心危害人體安全。不過,工研院研發出環保安全可塑劑,保留塑化劑優點,但更安全、環保,將是協助台灣石化產業往高值化發展的祕密武器。
塑化劑可加入各式高分子材料,增加材料的可塑性、柔軟性或膨脹性、使其易於塑形,是與民生用品息息相關的重要原料。但是,塑膠製品與皮膚接觸、塗料或膠黏劑的氣味揮發吸入,以及食品容器、包材中的塑化劑微量溶出到食物裡,都可能造成人體安全的疑慮。
塑化劑當中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為環境賀爾蒙,會引起多發性神經炎、干擾內分泌系統影響生殖,甚至有致癌、產兒畸形等風險。
工研院材化所先進觸媒研究室的陳朝煌博士赴美留學期間,觀察到歐美國家對安全塑化劑的重視,2011年小孩出生後,由於塑膠奶嘴、奶瓶這些嬰幼兒用品當中多含有含塑化劑,也讓他更留意塑化劑應用於民生用品的安全性。
因此陳朝煌著手研發環保安全可塑劑,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經過多年努力,終於開發出媲美德國大廠品質的環保安全可塑劑,並已技轉予國內供應鏈廠商。他預估,國內環保安全可塑劑第一波量產的應用,應會落在嬰幼兒用品、食品包材這些最直接接觸到人體,也最需要絕對安全的產品,未來有機會取代至少10-20%傳統可塑劑運用市場。
環保安全可塑劑的關鍵是氫化觸媒與製程技術,須透過加溫、增溫過程,這也是國際大廠的做法。不過在陳朝煌與研發團隊的努力下,可在相對低壓條件,產出品質媲美國際大廠的可塑劑,降低整體生產成本與工安風險。更重要的是,工研院的塑化劑氫化製程觸媒從研發、檢測到試量產、上線實測都在國內完成,可協助廠商掌握觸媒與技術自主優勢。
根據統計,全球塑化劑年產量逾840萬噸,產值超過150億美元;國內廠商年產量合計近200萬噸,可說是塑化劑生產大國。隨著全球對塑化劑的法規控管日趨嚴格,環境永續、綠色經濟概念當道,工研院所研發的這個祕密武器,正是協助台灣石化業者朝綠色經濟與石化產品高值化轉型的絕佳利器!
- 點閱次數
- 1396
- 目前評價
- 5
-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