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歐洲石油巨擘主動呼籲,希望訂出二氧化碳排放價格機制。 拯救地球只是理由之一,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強烈要求。
荷蘭皇家殼牌、英國石油(BP)、法國道達爾(Total)等六家歐洲油氣巨頭CEO,罕見地公開呼籲全球政府,訂出二氧化碳排放價格機制,以降低化石燃料的全球暖化衝擊。
六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十五次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還沒什麼企業關心氣候變遷,現在轉變原因有三。
第一,再生能源的價格在這六年來大幅降低,在全球發電的佔比也持續成長。
第二,消費者比起過去,更在乎氣候變遷議題。
第三,在未來減碳趨勢之下,投資者愈來愈不傾向投資很可能貶值的傳統能源產業或經營模式。
愈來愈多公司致力於友善環境。法國化妝品集團萊雅就說,過去十年間,儘管其產量增加二二%,卻減少了五○%碳排放。聯合利華也透過查核機制購買棕櫚油,確保原料的生產符合環境永續性。宜家家具(IKEA)也承諾要在今年底前,投資十七億美元在風力與太陽能發電。
德國電力公司E.ON將把再生能源事業部從母公司分出來,以強化經營。義大利最大公用事業公司Enel,已承諾逐步將化石燃料發電廠除役。
投資再生能源,能回本嗎?一研究機構統計了全球五千家公司資料,發現有設定減碳目標的企業平均資本報酬率為九.九%,高於未設目標企業的九.二%。「歐洲低碳一○○」指數也顯示,碳排放最低的公司,過去五年間股價上漲了六○%,高於道瓊歐洲六○○指數平均的四五%。
這六個巨頭公司希望各國可制定減碳價格機制。目前,道達爾押寶在天然氣,宣稱以同樣單位發電量比較,天然氣的排碳量是煤的一半。
各界預期,十二月將舉行的巴黎氣候高峰會將產出具約束力的協議,明確訂出減碳目標。 |